在大部分赛道都略显冷清的2024年,微短剧行业几乎用一年时间走完了其他行业几年的发展路径,可谓是本年度最热闹的赛道之一。
继2023年下半年迎来政策密集监管之后,2024年微短剧在合规化管理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备案要求的出台让监管手段得以对不同体量的微短剧采取阶梯式管理。去年下半年,监管部门甚至就“霸总”题材以及中老年向微短剧提出了专门的管理要求,为这两大类占比较高的内容题材指明了发展方向。显然,微短剧行业已逐步脱离野蛮生长的阶段,精品化成为行业发展共识的同时,可预见未来的精品化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题材的多元性也会随之增加,内容制作逐步向影视化靠近。2024年已经加大微短剧投入的各家“大厂”显然在今年不会只满足于“上桌吃饭”的局面,发挥大厂“跑马圈地”的能力抢占分发渠道将成为未来的重点任务,随之而来的将是免费微短剧崛起,微短剧商业模式逐步发生改变。
回顾:微短剧行业监管方向趋严趋细
“一部爆款实现财富自由”的造富神话在2024年的微短剧赛道逐渐破灭,行业在逐步脱离“浑水摸鱼”赚快钱的野蛮生长阶段,监管方向也更加明朗化和精细化。今年以来对微短剧行业的政策监管很大程度上也是对2023年底一系列政策的进一步细化落地。2024年4月,《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即将出台的消息在业内疯传,引起了业内微短剧制作公司的高度紧张。随后,以微信、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平台方率先发布微短剧备案细则的通知则是彻底坐实了相关监管措施的落地。
此次的备案要求采用了按照成本价格阶梯式管理的方式来搭建审核机制:总投资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含)—100万元之间且非重点推荐的“普通微短剧”由省级广电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审核和完成片审查;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的“其他微短剧”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负责内容审核把关与版权核定。
可以看出,政策防止对微短剧行业“一刀切”监管,而是在合理引导下,给予平台一定的管理权限。这也是继监管部门在2023年对微短剧行业进行专项整治之后,在此前出台的政策大框架上,进一步落实细则。
政策的监管也与行业发展动态相辅相成。去年下半年,或许谁都没有想到,微短剧的受众人群开始大规模向中老年观众转移,父母辈年龄的演员成为了微短剧爆款的男女主。也因此,微短剧“收割”中老年的负面舆论开始发酵,中老年观众沉迷微短剧充值几千元的新闻开始频繁见诸网络。正在致力于精品化发展的微短剧再次被附上“原罪”,汹涌的舆情似乎让行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喧嚣之际,监管部门再次出手。2024年11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针对“霸总”微短剧和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发布管理提示。对于“霸总”微短剧,监管部门直指,由于市场的追捧和同质化内容的竞争,为追逐流量,一些制作机构争相编排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的情节,正在将此类微短剧推向过度娱乐化的泥潭。管理提示明确指出要对“霸总”微短剧压缩数量、提升质量,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同时,要求对平台自审的“其他微短剧“加强巡查监看,督导平台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审核把关能力。
另外,对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的管理提示中也提出批评表示,部分微短剧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冲突、设计狗血情节,传递违背时代潮流、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年,引发舆论关于中老年人沉迷、微短剧收割中老年人的担忧。因此,首先就提出要鼓励塑造善良慈爱、智慧豁达、勇敢自立、老当益壮的中老年人物形象,扭转突出重男轻女、贪财算计、狠毒蛮横的“恶婆婆”“恶奶奶”的模式化创作倾向。并做出鼓励行业创作关照中老年群体生活困难与心理困境的作品,鼓励作品表现新时代中老年人老有所为的指示。至此,微短剧的监管风向由一开始从大体的内容导向、投流机制、渠道分发等更多开始向具体的微短剧垂类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