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创新中推动互联网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互联网协会是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社会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倡导行业自律,推进互联网行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引导行业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互联网行业从快速增长到规范发展的转变,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互联网协会对行业社会责任的推动也从自律、倡议进入到制定标准、指导实践的新阶段。

在行业发展三十年之际,我们访谈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就行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和趋势、互联网企业社会创新等话题进行交流。戴炜认为,三十年来,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深化,社会责任实践也走向深入。开展社会创新是互联网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注重共创、迭代思维、扩展性强是互联网企业社会创新的鲜明方法论。

行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南方周末:如何评价互联网行业发展三十年来的社会责任整体表现?

戴炜: 三十年来,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到规范发展的显著变化,互联网企业的合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应该说追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行业目前的普遍共识了。具体到行业社会责任,我认为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与其他行业相比,全社会对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责任的关注度更高。这当然是由于互联网与公众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互联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非常广泛。

第二,互联网企业对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有了相当程度的重视,比如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有计划地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实施社会责任项目等。

第三,互联网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社会责任实践也逐渐深入。一方面,由于社交媒体的发达,一些企业出现的不当营销行为、不当言论、不合时宜的制度规定等在网络迅速发酵,引发网民广泛讨论。这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密切关联,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慈善捐赠、扶贫济困上。

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有后发优势,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特别是消费互联网领域出现了具有全球影响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更加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内部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治理,在积极应对老龄化、参与应急救灾、便民服务等方面都有不错的实践案例。

南方周末:中国互联网协会在推动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

戴炜:自2001年成立以来,中国互联网协会就重视对行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推动。

2002年发布国内首部《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当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公共讨论远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协会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通过让互联网企业签署自律公约,促进企业规范发展。2015年和2018年,协会又先后发布了《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宣言》《中国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书》,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履责。

2014年,协会搭建起行业社会责任交流沟通的平台,组织召开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邀请社会各界探讨互联网行业的社会责任热点问题和实践路径,促进企业提升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理解,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年。

近年来,协会着手推动行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系统化、规范化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截至目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网络游戏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社会责任专项团体标准。同时也陆续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信息无障碍设计规范等多个社会责任相关议题的团体标准。2024年,协会启动了“团标引领”计划,首批团标即聚焦社会责任领域,计划开展有关互联网企业个人信息保护、ESG信息披露评价、碳信息披露、公益行为实施等方面的标准研究。

另外,协会自2013年开始,每年都会发布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反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从2023年开始,综合实力指数中增加了社会责任维度的评价,我们希望引导互联网企业认识到,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只是营收和资产规模,也包括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

除了这些,协会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调研和能力培训,帮助企业发现实际问题,提供改进建议。

互联网企业社会创新有鲜明方法论
南方周末:近几年,关于互联网企业社会创新的讨论越来越多,如何理解互联网企业社会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戴炜:“社会创新”是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企业无疑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互联网企业开展社会创新是互联网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企业开展社会创新的显著优势就是互联网技术的虚拟和连接特性。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最大程度消除了时间和空间对开展创新的种种约束,有力促进了各类要素的流动、交换。我们看到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正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相关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大幅提升。

互联网企业开展社会创新有一些共性的方法,比如:注重共创,特别是平台型企业,注重用户的参与,汇聚平台用户的智慧,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迭代思维,把产品创新策略应用到社会创新领域,在社会创新实践中注重方案的不断优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解决方案的可扩展性,从经济角度看,互联网应用的边际成本比较低,一旦研发出来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可以非常快速、广泛地进行扩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就是这种可扩展性的体现。

南方周末: 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给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来了哪些挑战?

戴炜:人工智能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带来的治理挑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比如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决策伦理等。

互联网企业更直接地参与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当中。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当前比较重要的是,首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抱持着“技术中立”的认知来发展人工智能,任何技术都不应损害社会的公平公正和道德秩序。

其次,可以尝试建立有关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内控机制,从组织、制度、工作流程等,把伦理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要求融入进去。在这一方面,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了探索。

另外,就是提高人工智能产品运营的透明度,不管是产品算法还是背后的决策机制等,尽可能让公众知晓,增强公众对人工智能的信任感和接受度。

企业社会创新面临时代机遇
南方周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企业开展社会创新面临哪些机遇?

戴炜:现在及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高质量”,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发展。因此,从发展模式到产业、企业,都需要走一条对环境负责、对人负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互联网企业开展社会创新的时代背景,也是机遇。

在此背景下,诸如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国家议题都是互联网企业可以开展社会创新的领域。助力提升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助力增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特定群体的发展成长等,这些社会民生领域为互联网企业开展社会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南方周末:对互联网行业开展社会创新,更好创造社会价值有什么建议?

戴炜:首先还是要持续强化社会责任和社会创新的意识。社会责任相关理论在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开展社会创新的意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其中有一些核心理念是不变的,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大多数商业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因此商业运行一定要考量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不负责任的企业或许会一时侥幸,但一定不会走得长远,“社会许可”对企业的约束作用在人人可以发声的媒体时代会更加凸显,也就是说企业的不合规、不担责行为会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

其次,应该将社会责任切实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为落实社会责任理念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企业开展社会创新才有可能避免偶发性、随意性,而是尽可能与自身的优势相结合。

然后,加强内部协作与外部合作。朴素的道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开展社会创新更是这样,集思广益,汇集多方力量,共同寻求社会问题的更优解,让解决方案尽可能惠及更广泛的群体。

最后,在互联网企业内部建设中,建议设置专门统筹社会责任或社会创新的部门。当然这并不是说有单独社会责任部门的企业就一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而是要强调社会责任工作有其专业性,尤其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全面性和实践的系统性都还需要提升,搭建专门的推进部门能够有效助力企业提升社会责任工作的成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