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发射开启,充满投资机遇黄金时刻的卫星互联网!


最近看到市场开始博弈超跌,资金蠢蠢欲动,AI、光伏、华为都有一些赚钱效应,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旧的主题还是缺少强有力的催化剂,短线活跃容易,引领市场上涨难。

一方面,大跌之后需要消化前期套牢盘;另一方面,市场向来喜新厌旧,缺少强力催化剂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迎来第二春。

我们尽力给大家寻找像去年AI那样具有庞大产业链、极具想象力的主题机会,但这种机会确实很稀有,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本文我们将对卫星互联网做一些深度分析,在多个方面与去年的AI都有共性,让人眼前一亮,值得重视。

最近有报道称,中国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球。中国星网将打造一个由1.3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并计划未来五年内发射约10%的卫星,为2035年前部署6G移动通信网络提供帮助。

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中国星网)成立于21年4月,注册资金100亿,国资委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卫星互联网、基础电信等业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官网的信息披露,中国星网共申请计划发射的卫星总数为12992颗,GW星座总共包含两个子星座,轨道高度也分为两组,其中GW-A59子星座的卫星分布在500km附近的极低轨道,GW-2子星座的卫星分布在1145km的近地轨道。

22年10月,星网项目首次招标落地,标志着国内卫星互联网进入实质性阶段。

23年7月,星网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中国星网进入正式建设阶段,截至23年12月底,已发射四颗技术实验卫星,且发射频次提升,12月一个月内发射两次。

G60星链是目前国内除星网GW星座以外,另一重要的卫星互联网发射计划,这是上海垣信卫星在21年推出的卫星计划,一期将实施1296颗,未来将实现一万两千多颗卫星组网,目前实验卫星完成发射并成功组网。

除此之外,15-18年,国内相继推出了鸿雁、虹云、银河等星座项目,计划发射近1500颗低轨卫星。

随着星网GW星座和G60星链的实验卫星发射成功,发射频率提升,24年国内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大规模发射阶段的预期增强。

特别是适合商业星座运行的轨道资源、通信频谱资源有限,且先到先得,以星链代表的海外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已领先国内较多,根据国内已规划的发射数量,未来年均发射卫星上千颗,而当前卫星产能缺口很大,且产业链长、受益面广,非常有想象空间,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提速的信号。

卫星互联网含义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

卫星互联网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

按照轨道高度,卫星可分为低轨、中轨、高轨三种,其中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制造成本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卫星互联网。

卫星互联网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摩托罗拉“铱星计划”为代表,最终由于在通信质量、使用成本方面相较地面通信处于劣势,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以轨道通信公司为代表,定位于地面通信系统的延伸和补充;第三阶段以SpaceX公司的Starlink(星链)为代表,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代。

国内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的华为Mate60 Pro,可以接打卫星电话、收发短信,是全球首款支持双卫星通信的手机,但直连的卫星是高轨卫星,对应天通一号和北斗系统,还无法接入互联网。

简单来说,高轨卫星通信类似语音通话、短信代表的2G时代,无法高速上网,而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在互联网接入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根据IMT-2030(6G)推进组发布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未来6G的总体愿景是在5G基础上实现多种通信方式的互联互通,卫星互联网与5G通信并非对立而是不断融合,构建起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网络。

卫星互联网是各国抢占6G发展先机的重要手段,是6G网络架构重要环节,有望引领下一轮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实现6G通信愿景的重要支撑。

正视国内外差距
近年来,低轨卫星互联网在海外头部企业的带动下进入快速发展期,Starlink(星链)已在太空构建出由数千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无论从规划容量、已部署规模,还是商业应用,星链都走在了前列。

星链计划建设两代星座,共计超过4万颗卫星,其中第一代星链有1.2万颗卫星,第二代有29988颗,将于27年建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